年輕人愛上適老版App 只為逃出算法的包圍_互聯網
導語:App也是一種產品,設計師應把功能和美學有機融合,過分強調美而忽視功能便利性會給用戶帶來不便,但為了利益最大化而設計出一堆紛繁復雜的功能,卻只能給用戶帶來糟心的體驗。設計師要有一體化思維,從多角度想問題,用同理心設計產品。
App也是一種產品,設計師應把功能和美學有機融合,過分強調美而忽視功能便利性會給用戶帶來不便,但為了利益最大化而設計出一堆紛繁復雜的功能,卻只能給用戶帶來糟心的體驗。設計師要有一體化思維,從多角度想問題,用同理心設計產品。――張志賢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國家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8月25日發(fā)布信息稱,近期針對App違規(guī)索取權限、開屏彈窗信息騷擾用戶等問題進行了“回頭看”,67款App因未按時限要求完成整改而下架。
與此同時,頁面更簡潔、字體更清晰的“大字版”App、“老年版”App,卻意外地吸引來一批年輕用戶,成為網民津津樂道的新現象。
工信部還專門出臺了《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guī)范》,對App適老版界面、單獨的適老版App相關標準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類App層出不窮,開發(fā)App的本意是將真實世界的信息與服務,通過互聯網便捷高效地連接在一起。然而,近年來,大多數通用App的商業(yè)味道變濃了,甚至有廠商通過大數據和算法,不當收集用戶信息、強行推送廣告,讓用戶體驗感大大下降。
如今,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適老版App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新寵,這一現象不得不讓人反思:年輕人為何追捧老年定制軟件?App的設計開發(fā)應遵循什么樣的原則?App開發(fā)商、運營商應如何轉變觀念,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創(chuàng)新經營模式?
通用App被大數據和算法包圍
頁面更簡潔、字體更清晰,沒有惱人的彈窗、廣告,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跳轉、推送……今年剛剛碩士畢業(yè)的小北(化名)是個90后,但她已經愛上“大字版”App、“老年版”App,或是在App中嵌入的長輩模式、老年模式。
“我身邊也有一些80后、90后愛用App的老年模式?!毙”备嬖V記者,由于工作忙碌,不希望有限的時間被無謂地占用,所以盡管適老版App功能簡單,但她用起來卻更省心。
記者在小北的指點下,打開手機中的“今日XX”“招商XX”“支付X”等App,在設置界面中,確有“大字模式”“老年模式”或“長輩模式”等選項,打開后App界面字號變大,閱讀瀏覽更舒暢,功能按鍵易理解,不再擔心會點錯,常用功能更突出,明顯提高了使用效率。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最新一期《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的網民群體占比為11.2%,網民的增長主體由青年群體向未成年和老年群體轉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自從全社會開始關注老年群體遭遇“數字鴻溝”的難題后,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fā)《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進行部署?;ヂ摼W企業(yè)也紛紛開始爭奪老年用戶,推出各類適老版App,或是在App中加入老年模式。
在工信部發(fā)布的《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guī)范》中明確指出,適老版界面、單獨的適老版App中嚴禁出現廣告內容及插件,也不能隨機出現廣告或臨時性的廣告彈窗。同時,適老版App中應無誘導下載、誘導付款等誘導式按鍵。
適老版App本來是廠商為開拓老年用戶市場而推出,卻意外地吸引了像小北這樣的年輕用戶。
除了打開老年模式,還有網友整理出“減少廣告推送攻略”:在App的城市定位中,切換到境外城市,或是選一個偏遠城市,這樣首頁的同城廣告信息就會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年輕人愛上“老年版”App,造成這一錯位現象的原因并不復雜――大量生活中常用的App不僅廣告多,而且界面設計復雜、人機交互體驗極差,甚至個人信息被不當收集,用戶在大數據和算法的包圍下毫無隱私可言。
濫用大數據和算法引發(fā)反感
網絡打車、電子支付、手機點餐、網絡訂票……不知不覺中,都市人群對手機的依賴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非接觸式”服務、“無現金式”消費、“智慧化”生活已成為大眾的生活常態(tài)。
一方面,數字技術讓人們享受到越來越多的便利,另一方面,用戶也在付出看不見的代價,比如點擊廣告付出的時間成本、選購商品服務時被“套路”的金錢支出,以及興趣愛好、上網痕跡、搜索記錄等個人隱私數據被廠商收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