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離造出iCar,還差一個“馬斯克”_互聯(lián)網(wǎng)
導語:近日,據(jù)外媒Apple Insider報道,蘋果計劃在2024年推出“蘋果汽車”,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蘋果目前正在訪問韓國和日本的汽車制造商,其中就包括豐田汽車。
蘋果造車,已陷入迷局之中。
近日,據(jù)外媒Apple Insider報道,蘋果計劃在2024年推出“蘋果汽車”,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蘋果目前正在訪問韓國和日本的汽車制造商,其中就包括豐田汽車。
自蘋果宣布造車以來,對于造車相關的動向發(fā)布向來都是三緘其口的態(tài)度,而隨著這次透露出時間表和進度,被業(yè)內(nèi)認為是蘋果正在加速其造車的計劃。
但與此同時,蘋果也正遭遇造車人才流失方面的困境。
據(jù)多家媒體近期報道,蘋果特殊項目副總裁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跳槽到福特汽車擔任首席先進技術及嵌入系統(tǒng)官,并將致力于推動“福特+”成長計劃的工作,人工智能、軟件和硬件均將涉及。
由于菲爾德是蘋果汽車項目的負責人,這一事件發(fā)生后,勢必會影響蘋果造車的進度。而人才流失,在蘋果造車內(nèi)部已不是首次發(fā)生,在菲爾德之前已有三位高管離職。
與此同時,蘋果在造車這些年也相繼從車企挖人,尤其是從特斯拉內(nèi)部已挖來數(shù)百人。
事實上,當蘋果宣布造車后,就將特斯拉作為了主要對標對象。而當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聽到蘋果造車的情況后,也曾多次表示過對蘋果拒絕收購特斯拉的“舊恨”。
時過境遷,曾被蘋果看不上的特斯拉,已成為了蘋果遙不可及的車企。
特斯拉,如今不僅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新能源車企,并且也走到了全球汽車電動化革命的最前面;反觀蘋果,從2014年“泰坦計劃”曝光以來,不僅在造車方面沒有太多進展,而且還陷入了人才流失和被傳統(tǒng)車企拒絕合作的多重困境中。
而這明顯差距的背后,很大概率正是因為人才。
在特斯拉的發(fā)展中,無論是對于品牌的認知建立,還是輿論的引導上,馬斯克個人的魅力和形象起到了相當大的有利影響。而蘋果造車內(nèi)部,并沒有馬斯克這樣一位靈魂人物把控全局。
七年內(nèi),已經(jīng)有四位汽車項目負責人離開了蘋果汽車。目前蘋果汽車項目由負責智能手表和健康產(chǎn)品的Kevin Lynch接管,但對于蘋果汽車來說,更需要的是更懂汽車、有經(jīng)驗的“船長”來掌舵。
高薪挖人卻留不住,蘋果汽車的人才困境
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離職,對蘋果汽車的影響有多大?
據(jù)晚點財經(jīng)報道,道格?菲爾德曾是蘋果的老員工,曾從蘋果離職后加入特斯拉擔任技術高管,在Model 3研發(fā)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018年他又從特斯拉離開回到蘋果,開始推動蘋果造車的進程,被視為是蘋果汽車項目的轉折點之一。正因如此,他的離開,很可能會影響蘋果汽車的整體進度。
對于這一變動,蘋果在之后的電郵聲明中表示,感謝菲爾德為蘋果做的貢獻,希望在下一個人生篇章中一切順利。
這已不是首位蘋果汽車項目高管離職。
自今年8月開始,蘋果造車項目內(nèi)部已有四位高管離職,除了菲爾德之外,還有負責自動駕駛硬件的Benjamin Lyon、工程管理方面的Dave Scott和自動駕駛安全的Jalme Waydo。
已離職的四位蘋果造車團隊高管信息,數(shù)據(jù)來源于公開報道,連線出行制圖
蘋果汽車人才流失的情況已愈來愈嚴重,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蘋果也花了很大力氣挖人。
據(jù)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道,早在2015年年初,也就是蘋果發(fā)布“泰坦計劃”的第二年,蘋果就從特斯拉挖走了5名高管,其中不乏有機械工程經(jīng)理,也有產(chǎn)品設計經(jīng)理。
而到了2016年4月,蘋果成功挖到了當時負責特斯拉工程技術的副總裁克里斯?波里特,這也是蘋果挖走的第一位特斯拉高層管理人員。據(jù)CNBC報道,截至2019年末,蘋果已從特斯拉挖走了超過300人。
為了更加順利地挖走人才,蘋果給予的薪水和獎勵也很豐厚。
據(jù)媒體報道,蘋果一直在向入職公司的前特斯拉員工提供獎勵機制,一般為25萬美元的簽約獎金和占簽約獎金60%的高額跳槽費用。而在薪水方面,基本也是特斯拉的1.5倍。
其實,這樣的挖角在日漸激烈的新能源造車行業(yè)中,已不是新鮮事。
據(jù)Tech星球報道,在一些招聘網(wǎng)站或者APP中,特斯拉、蔚來、小鵬和理想等車企為了招到相關人才,尤其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崗位,開出的月薪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漲了21.6%。